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我国最大、最隆重的体育学术盛会,是全国体育人学术交流的最高平台。在此之前,大会每四年举办一届,但自本届开始调整为每两年举办一届,让更多在读研究生有机会参与其中。
上一届(第十一届)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共报送论文9443篇,录取4186篇,录取率为44.33%;本届(第十二届)共报送论文16776篇,录取7727篇,录取率为46.06%。从整体来看,本届大会不论从论文报送数量还是录取数量,都较往届增幅较大。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大会缩短了举办周期,投稿者基数增加。
各分会录取论文篇数统计
本届大会录取论文最多的三个分会分别为:学校体育分会、运动训练分会和体育产业分会。学校体育分会录取论文最多,达到1672篇,占总录取的21.64%,其中主要是围绕体教融合、核心素养、体育教师、校园足球等主题展开研究。经统计,227篇与“体教融合”有关。运动训练分会共录取论文685篇,占总录取的8.87%,主要围绕备战奥运、运动表现及后备人才培养等主题。体育产业分会录取论文610篇,占总录取的7.89%,主要围绕冰雪运动、体育旅游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。录取论文最少的三个分会为:期刊委员会(32篇)、反兴奋剂分会(28篇)、体育建筑分会(27篇),这些领域都比较小众冷门且专业性强,因此较少受到学术界关注和重视。

论文录取第一作者单位统计
论文录取第一作者单位榜单前六全部为体育类院校,除首都体院,其余均曾为我国“六大体院”,为国家体育总局直管单位。尽管2001年之后转为“省部共建”以省为主(除北体大),但学科实力和业界口碑不减当年。尤其是北体大和上海体院,在2017年入选“双一流”,为加快建设“世界一流体育大学”提供了坚实平台。由下表可知,北体大以979篇遥遥领先,相较于上一届大会456篇翻了一番。其次,为上海体院,共录取460篇,相较上一届401篇增加幅度较小。河北体育学院是所有体育类院校中录取篇数最少的,仅38篇,但这已经较上一届增加了约3倍。目前,河北体育学院还未设置硕士学位点,科研生产力相对较弱。本届大会,河南的两所重点高校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表现不俗,河南大学以219篇录取篇数打破体院排名队列,位居第7位;郑州大学共录取140篇,位居第12位。录取篇数在100篇以上,对于综合类大学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绩。当年的河南体育学院(郑州体育学院)停办时,将其分支学科分别并入了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,时至今日,两所高校在体育学科发展上表现强势。
论文录取高频作者姓名统计
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学者普赖斯提出的公式:Ν=0.749×√η,作为计算高频作者姓名的公式。经统计得出η=24,经计算得出N=3.67。根据四舍五入法,取整数N=4,则表示出现4次及以上的姓名即为高频作者姓名。不过由于4次词频显示较多,本文只展示5次及以上词频。这里需要提醒各位读者,本文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姓名指代作者的唯一性,即某一个作者姓名虽然反复出现,但可能是重名者较多。
世界一流大学论文录取统计
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校中学术科研的卓越院校,理应为高水平的体育科研产出做出努力。经统计,本届大会世界一流大学共有637篇论文被录取,东南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和新疆大学为0录取。录取篇数最多的为郑州大学,上已述及;其次为我国两所最顶尖的师范大学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