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g广告
会员登录
登录账号
密码
验证码
您好,您已登录!  您有条新到站内短信  进入会员中心  退出登录
体育教育科研网
当前位置
体质健康解析
作者:    发布于:2019-04-02 16:19:44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1.人体形态的概念是什么?

人体形态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。在体质研究中,人体形态主要是指涉及人体测量和观察的内容,包括人体各部大小、人体重量、性征、骨骼、体型及体姿等。有关人体各部大小、重量,即人体测量方面所研究的形态发育部分,在儿童生长发育研究中通常称作体格发育。

 

2.人体形态的研究指标有哪些?

①人体测量指标可分为长度、宽度、围度及重量四类。

a.常用长度指标包括身长(≤2岁)、身高、坐高、上部量、下部量、大腿长、小腿长、全臂长、上臂长、前臂长、手长。足长等。

b.常用宽度指标有头宽、肩宽、骨盆宽及指间距等。

c.常用围度指标包括头围、胸围、上臂紧张围、上臂放松围、腰围、腹围、臀围、大腿围及小腿围等。

d.常用重量指标主要有:体重、瘦体重(去脂体重)。

②性成熟指标。在形态发育中用于判断性成熟程度的指标。男性有睾丸、外生殖器、阴毛和首次遗精,女性有乳房、阴毛和月经初潮。

③骨指标。全身许多部位的骨都可用于判断骨的发育程度,最常用的部位是手腕部,观察的指征是骨化中心的出现和变形、骨干与骨骺的愈合。

④体型。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定量描述。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的Health-Carter体型测量法。

3.体重的概念及测量的意义是什么?

体重指身体的重量。其包括脂肪重量和非脂肪重量(又叫去脂体重)。

体重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肌肉发育程度的指标。它受年龄、性别、生活水平、体育锻炼、疾病等因素的影响,变动较大。例如一日内的体重变化是晨起时最轻,午饭后最重,晚睡前体重开始下降。标准体重不仅对普通健康人重要,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尤为重要。运动训练中体重的变化特点是训练开始不久体重下降,四周后开始回升并超出训练前的水平,同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。一次激烈的比赛或大强度训练,体重会下降2-4千克,但经过补充后很快会恢复。如果体重有持续下降的趋势,可能是过度训练或患某种疾病。

4.什么是BMI指数?

BMI指数(即身体质量指数,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,英文为Body Mass Index,简称BMI),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,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。

 

WHO世界卫生组织)标准

亚洲标准

中国标准

偏瘦

18.5

18.5

18.5

正常

18.5-24.9

18.5-22.9

18.5-23.9

超重

25

23

24

偏胖

25.0-29.9

23-24.9

24-27.9

肥胖

30.0-34.9

25-29.9

28

重度肥胖

35.039.9

30

────

极重度肥胖

40.0

 

 

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于BMI指数的测量,其中不适人群包括:①未满18岁;②专业运动员;③正在做重量训练;④怀孕或哺乳中;⑤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。

5.评价心血管功能的指标有哪些?

心血管功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水平、体质的强弱和体育训练水平。在体质研究中,常用的有以下指标:

 ①心率。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和血管搏动的次数。它是了解循环系统功能的简单易行的指标之一,正常成人的心率为60-80/分,有训练的运动员可低至40-60/分,正常人每分钟心率在60次以下者为心动过缓;每分钟110次以上者为心动过速。

 ②脉搏。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,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,即为动脉脉搏。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为脉率。正常情况下,脉率应等于心率。

③动脉血压。动脉血压是指心脏收缩血液流经血管时管壁所产生的压力。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,血压过低时血液供应差,身体各组织器官可因缺血、缺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。如果血压过高可造成心肌后负荷过重,左心室代偿性肥大,最后导致心脏扩大,甚至心力衰竭。

④台阶试验。台阶试验是运动负荷试验的一种形式,用于判断人体的心血管功能,应用比较广泛。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方法有:哈佛台阶指数、斯库比克心血管功能指数、日本台阶指数以及我国改良的台阶试验。

⑤布兰奇心功指数(BI)。布兰奇心功指数=心率(次/分)×[收缩压(mmHg+舒张压(mmHg]/100。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评定心率的同时,考虑了血压因素,因而较全面地反应心脏和血管的功能。布兰奇心功指数在110-160范围内为心血管功能正常,平均值是140,如果超过200,应做心血管功能的进一步检查。

6.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各指的是什么?

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反映人的体质好坏的主要方面之一,它与人的体型、体格、机能、神经反应和心理等均有密切关系。

所谓身体素质,通常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,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。人们把人体机能在肌肉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力量、速度、耐久力、灵敏性、柔韧性、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。

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,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(即主动肌、对抗肌、协同肌和固定肌)的协调性。

7.力量素质年龄变化规律及特点有哪些?

力量素质一般分为肌力和肌耐力两种。肌力是指人体某一部位肌肉的最大力量;肌耐力是指人体某一部位肌肉在承担一定负荷的重量(物体或体重)所持续的时间或次数。研究表明:

①肌力在男子17岁以前,女子15岁以前增长较快,其中:男子12-15岁、女子10-12岁增长速度最快,为快速增长的突增期。男子18-25岁、女子16-20岁增长速度缓慢。男子25岁左右,女子20岁左右达到最高水平。

12岁前儿童时期,男女额肌力差异较小,13岁后后由于男子肌力增长较快,相反女子增长速度减慢,因而男女之间差距逐渐加大。到成年,女子的肌力约为男子的2/3左右。

②肌耐力在男子18岁以前,女子12岁以前增长较快,男子22岁左右,女子20岁左右达到最好水平。10岁前男女肌耐力差异较小,11岁后男女的差距逐渐加大。

③另外还有爆发力,上肢爆发力表现在投掷能力,如:投掷标枪、手球。腿铅球等;下肢爆发力表现在弹跳力,如:垂直跳、立定跳远等。

下肢肌肉爆发力,男子15岁。女子13岁以前增长较快,男子20岁,女子18岁左右达到最好水平。上肢爆发力的年龄变化趋势与下肢爆发力基本相同,只是上肢爆发力达到最高水平后,可以达到30岁以上仍保持较好的水平。

8.速度素质年龄变化规律及特点有哪些?

速度素质的测试指标多采用50米跑或100米跑。有研究结果显示,男子16岁前、女子13岁前速度素质发展较快,男女均在20岁达到最好成绩。男女不同的是,女子13岁达到最好水平,其后至20岁阶段,发展处于停滞状态。女子20岁后水平趋于逐渐下降,而男子的高水平仍可保持到25岁左右。

男女比较可看出,12岁前男女之间的速度素质水平接近,女子约为男子的90%以上。随年龄的增长,其差距逐渐加大,到成年女子的速度水平只有男子的80%左右。

9.耐力素质年龄变化规律及特点有哪些?

对耐力素质的研究,通常采用长距离跑、台阶试验或用仪器测试最大吸氧量、血乳酸等方法。研究表明,男子16岁前、女子12岁前耐力素质增长较快。男子20岁、女子13岁左右达到最好水平。女子14岁至18岁阶段增长处于停滞,有事水平还略有下降。

男、女在青春发育期前耐力素质差异很小,随年龄的增长差距逐渐加大,12岁前女子耐力水平约为男子95%左右。16岁后女子约为男子的80%左右。

10.灵敏素质年龄变化规律及特点有哪些?

灵敏素质现多采用4×10米往返跑、左右反复横跨和反应时等测试指标。研究表明,灵敏性素质在儿童时期发展较快,特别是7-9岁阶段发展最快。男女均在19岁左右达到最高水平,此后有缓慢下降的趋势。

12岁前男女差异较小,男孩比女孩稍灵活些,此阶段女子灵敏性约为男子的95%左右,年龄越小其差异越小。到成年时,女子灵敏性约为男子的85%左右。


浏览 (3159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文章评论
最新点评
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
发表评论
您的评价
差(1) 一般(2) 好(3) 很好(4) 非常好(5)
评论标题
评论内容
验 证 码
看不清?更换一张
文章搜索
bd广告位
图片
访问统计